中国知识产权报:“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交出“四新”答卷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
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
……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以上“四个新”是“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扎实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实现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多项指标提前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发布会上介绍。
突出质量导向,推动实现“两个转变”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我国创新主体在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培育了一大批高价值核心专利;一批凭借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跨国企业涌现。这些成效有力彰显了我国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将提高质量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主旋律和硬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通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申长雨介绍。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挥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提升专利审查的智能化水平,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查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们启动了专利智能审查和智能检索系统的建设工作,并结合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进程,持续完善系统功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2023年1月新审查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在线翻译、图形识别、智能比对等技术功能,促进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的提升。本月初,大模型检索、AI学术助手、AI法律助手等多个模块已正式上线,目前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效果良好。他同时强调,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在工作中明确,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审查工作中,审查员必须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依法客观作出审查结论。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截至今年6月,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初具规模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资源,既是我国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介绍,目前我国已有26.5万家企业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65.1万件,企业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到76.6%。高价值发明专利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融入发展大局,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作为产权化的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在此次发布会中,多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果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在保护创新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和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胡文辉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动优化保护机制,持续提高专利商标审查的质量和效率,建设12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这其中备案外资、合资企业超过8000家,这些企业能享受到与国内企业同等的专业服务和优惠政策,有效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样积极推进我国企业出海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指导。截至2024年底,累计向企业提供指导服务2393次,咨询服务6885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在运用创新方面,2023年起国务院部署开展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该行动开展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个地方合力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我们指导全国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了全部存量专利的盘点和价值分析,筛选出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组织45万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做好匹配推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专利动态盘点入库工作机制,及时做好新增专利的盘点,为可转化专利资源库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02.5万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2.7万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申长雨表示。
在服务创新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16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走专业化、国际化道路。面向西部、东北及海南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8个东部省份对口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促进东中西部知识产权服务业协调发展。同时,支持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等10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区域知识产权服务高地。
申长雨表示,“十五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重点锚定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这一既定目标,着眼加快实现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制度规则、文化环境、人才队伍,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使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