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发布!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
(2023年1月31日)

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工作

(一)准确把握农业强国建设总体思路。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做到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上来,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二)谋划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建设农业强省,必须立足省情农情,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必须科学制定农业强省建设规划,针对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必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从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办一项是一项,办一件成一件。

二、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

(三)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徐淙祥的重要回信精神,总结推广种粮大户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产量保持在820亿斤以上。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方式探索粮食增产路径。开展农业精耕细作改革,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优质专用水稻、小麦播种面积占比达80%。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严格落实《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杜绝割青毁粮、开工毁苗等违法行为发生。严格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皖北地区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按规定开展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四)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开发利用冬闲田为重点扩种油菜,统筹花生、芝麻等生产,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五)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建设水稻育插秧中心120个、粮食烘干中心180个,总数分别达565个、558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00个、新增库容50万立方米。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万亩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家。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4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总面积超700万亩。

(六)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统筹口粮和饲料粮生产,严格规范青贮饲料收贮行为,饲草、青贮饲料种植面积稳定在125万亩。林下特色种养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产量达63万吨、增长20%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七)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保有量不少于5400个。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创建5个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深入推进产运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大力开展光盘行动。提倡健康饮食。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八)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管理,加强补充耕地全链条监管,确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不低于8115万亩、7145万亩。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九)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亩均财政投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改造提升210万亩,统筹推进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机井1.5万眼、塘坝4.9万座。强化县级人民政府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责任。

(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驷马山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新开工24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编制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落实地下水管控指标,实施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持续推进地下水压采置换。加强蓄滞洪区管理,推进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山洪灾害应对能力。新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个,实施20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427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十一)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种植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工作。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气象智能观测网络,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抓好非洲猪瘟、小麦赤霉病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做好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开展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国家试点,提升重点区域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完善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

四、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十二)推进科技强农。加快技术现代化,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6%提高到66.5%。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建省级科技特派团50个,巩固提升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实效。提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服务能力,争取生物育种、农产品加工、园艺作物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安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精准鉴定评价,基本建成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完善10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圃、库)。组建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加快合肥种业之都建设,提升育种研发能力。实施国家西瓜甜瓜育种联合攻关,推进省级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培育壮大种业优势企业,支持种业基地县和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售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先进成果30项以上。

(十三)推进机械强农。打造芜湖现代农机、合肥色选机、阜阳粮食机械、宿州智能农机装备等四大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农机制造主营收入达362亿元、增长8%。加快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完成研制新样机50项,总数达90项。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关键领域机械换人,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基地20个,提升水稻、油菜机械化种植和花生、薯类机械化采收水平,支持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30个,总数达85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83%提高到84%

(十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持续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强化缓缴社保、稳岗返还、扩岗补助、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推广运用工资支付监管信息系统。依法保障超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权益。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按照不低于项目财政资金的10%发放劳务报酬。

1.0.png

2.0.png

3.0.png

4.0.png

5.0.png

6.0.png

7.0.png

1658302959468289.png

微信图片_20220622095039.gif

微信图片_20220622095032.jp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