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撬动 创新驱动 实干推动 智能审批开启企业开办便利化新篇章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刀刃向内”,做好改革文章。敢走新路、敢破难题、敢当重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放管服”组合拳,助推全市百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驶上“快车道”。近日,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国务院通报表彰。


image.png


一、商事制度改革举措

(一)“智能审批”持续优化。一是注重便企便民。自2017年起,我市大力推进“口头申请、当场发照”的个体营业执照改革,不断提升注册登记便利化水平。二是抓好改革试点。2019年4月,在瑶海区先行启动“个体登记”智能审批试点,借助自助一体机实现个体登记“随到随办、立等可取、秒批发照”。三是持续优化升级。为进一步提升全程电子化水平,优化便企服务,2019年8月31日,积极研发并启用“企业登记”智能审批系统,成功覆盖主城区。目前,我市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办结率达95%,其中无人工后台审核的智能审批办件率已超过80%。疫情发生至今,全市共完成全程电子化登记20304户,其中智能审批8985户,17394户企业通过银行代办点就近完成营业执照打印,真正实现“365天、7×24小时”不打烊智能审批。

(二)互联互通不断突破。一是打造“六合一”全链条。积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力推信息互享互认和平台互联互通。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2019年,我市成功将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拓展至开办企业上下游环节,在全省率先实现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六个环节“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通畅运行。二是突出长三角“异地通”。2018年12月7日,我市将全国首台跨省异地通办商事登记自助一体机送往上海松江区落户,发出了全国首张异地“零见面”审批营业执照,对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工作迈进“一体化”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长三角G60联合办公室在我市召开九城市工作推进现场会,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管理规范》市级地方标准,这是新《标准化法》实施以来合肥市获得地方标准制定权后发布的首个市级地方标准,我市“长三角”政务服务受理窗口实现县区全覆盖。目前,“长三角”26个城市市民到合肥投资开办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均无需到合肥往返。


image.png

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


(三)便企服务纵深推进。一是深化政银合作。合理选点规划,不断延伸注册登记触角。在全市8大银行布设120个企业注册登记银行代办点和49台全自助一体机。免费为企业办理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咨询、代理申报、证照领取、企业开户等业务。并在市内比较偏远的产业园区内设立园区服务分中心,为园区内及周边企业提供市场主体登记代理服务。二是实现同城通办。统一营业执照专用章,登记信息通过网上传输审核完成后即可到一体机或就近登记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实现营业执照全市“通办通取”。三是助力复工复产。推动企业登记注册与银行开户流程的深度融合,与中国银行合肥分行携手合作启动“电子营业执照办理银行开户”项目。发布政银合作公告,邀请商业银行参与企业开办代办业务,实现“全城通办、多点办照”新格局。4月份我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2614户,环比增长46.74%,大众投资信心逐渐恢复。

(四)打造特色突出亮点。一是实现一日办结。2019年9月2日起,合肥市企业开办三个环节可“一日办结”。2019年10月份实现“一日办结”常态化。二是实现“零费用”办结。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市出资免费为新设立企业刻制法定名称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等印章,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截至4月底,累计为113840家企业免费刻制341520枚公章,政府购买服务合计投入3415.20万元,为企业节约了7968.80万刻章成本。三是实现“亲清”办结。围绕“网上办事要像网购一样方便”的目标,我市规范网上业务流程和办事标准,杜绝行政审批权力寻租;在全市各窗口、代办点设置了160台查询终端电脑,培训了200多名商事登记咨询导办员,同时市本级设立“线上店小二”4名,专门开展网上、电话业务咨询,为办事人进行帮办导办热情服务。四是开设疫情“绿色”通道。主动做好审批“减法”,采取“一站办理”“一个环节”“一天领取”等措施,为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开辟审批备案绿色通道,疫情期间共计为35家企业办理产品和生产备案,“零障碍”实现防疫物资企业快速投产。

二、改革成效

疫情期间,全市系统全面推行“互联网+企业开办”依托已经推广的企业登记智能审批和全市范围部署的商事登记全业务一体机,有效应对了疫情之下的政务服务需求,减少人员接触,阻断病毒传播,确保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打造了老百姓身边“非接触”、“365天7x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政府,商事制度登记改革以来企业登记便利化成果得到了有力体现,1-4月份合肥市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3192户,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七成以上,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image.png

市民在“政务服务超市”自助办理业务


一是市场主体量增质优。自商事制度改革开始,合肥市市场主体每年以20%左右速度递增,市场主体总量已达到2014年2月份34万的2.97倍,2019年正式迈入百万市场主体的城市,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超过1200户,可以说合肥市常住人口约8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市场主体数量实现井喷的同时,我市加大市场化引导,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2019年加大实施企业简易注销,进一步推出注销便利化改革。全年全市市场主体共办理注销登记76043户,其中一般注销63968户,同比增长37.74%,简易注销12075户,同比增长247.38%。对长期不经营的“僵尸”市场主体,每年持续开展清理工作,2019年依法吊销1.04万户。对虚假冒名注册行为一经发现,撤销登记,加大打击力度。通过这些举措挤干“水分”,保证了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投资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24条举措相继出台,大力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提出开办企业法定时限要求。积极完善商事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出台促进企业开办登记便利化的具体方案和举措,通过实行名称自主申报、经营场所承诺制、放宽经营范围登记、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宽进”措施,实施企业简易注销、进一步推进注销登记改革等“易出”举措,为大众创业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条件。改革以来,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快速压缩,由原来的三个部门22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个工作日,零成本办理。各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全力争创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市蔚然成风。

三是智慧城市加快打造。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运用,将商事制度改革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在项目和经费中给予倾斜,构建以办事人为中心,以办理事项为驱动,以主动服务、融合服务、伴随式服务为特征的“互联网+”政务服务3.0版本。全程电子化以及智能审批系统上线运行,完成了企业开办登记的智慧升级,为社会公众提供简单、快捷、无技术与操作障碍的政务审批服务,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了部门工作效率。我市市场监管局在软件开发中不等不靠,成立项目攻关组,在全国率先运用智能一体机硬件设备,加大投入,在全市布点方便投资主体;为使全程电子化不断升级,先后较早较好解决了实名认证问题、名称自主申报问题、经营范围标准化问题等等。随着“六合一”“一网通办”打通,各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意识日渐提高,各项精准数据分析将为合肥市智慧管理发挥更大作用。

image.png政务服务3.0版本

四是宽进严管格局形成。在“信息共享”上主动作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市场监管局已将319978条市场主体信息精准告知29家市级监管部门,各部门共认领市场主体信息319978条,推送率、认领率均达到100%;在“联合抽查”上积极作为,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有效衔接,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共计开展随机抽查任务1063批次,抽查市场主体22021户,其中部门联合抽查任务181批次,抽查市场主体1403户,抽查检查结果全部向社会公示。在“联合惩戒”上担当作为,围绕“信用管”,运用大数据等技术,着力构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2019年,全市共有3.86万户次企业、5.02万户次个体工商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中配合法院、公安等部门将1380户“住所失联”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联动响应督促企业依法履行法定义务;依法吊销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1.04万户;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法定代表人和企业高管441人次;市场监管局配合相关部门对570户企业进行了信用综合评价,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下一步,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一如既往、保持初心,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牢牢守住“六保”底线,筑牢“六稳”基础,奋力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中华企业资源网后缀.pn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