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创汇创响品牌 合肥高新区创新活力奔涌

12月10日,“2019年创响中国合肥高新区站暨合创汇年度盛典”活动在合肥高新区举办。行业专家、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服务机构等近千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共话合肥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作为合肥高新区重点打造的品牌,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合创汇”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双创品牌。会上同时发布了《合肥高新区双创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合肥高新区量子创新指数》。

“合创汇”结出累累硕果

2019年是合肥高新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元年。此次年度盛典活动旨在通过对合肥高新区双创成果的集中展现,鼓励各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双创服务,进一步激发创业者热情,构筑更加丰富完备的创新创业创造新生态。三年来,围绕“合创汇”品牌的建设完善,合肥高新区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结出累累硕果。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量子通信、IC、AI、语音软件、信息安全、精准医疗、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40%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中国声谷发挥科技创新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园、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带动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市以合肥高新区为主体,获批科技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合肥高新区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1100家,占安徽省的1/5,上市公司22家,占合肥市的一半;园区自主培育从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企业80余家,拥有关键技术172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安徽省第一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75件;国家级研发机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数量位居安徽省第一,R&D占GDP投入占合肥市的37%,占GDP比重达8.9%。今年,合肥高新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后再获殊荣;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肥的79项创新产品,其中有68项来自合肥高新区内企业研发生产,占比达86%。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针对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应对新需求,加快推进合肥高新区建设运营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瞄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要,设立半导体投资服务局;针对园区企业上市服务需求,成立全国开发区首家推进企业上市办公室;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安徽省发出首张“一次不跑”营业执照等。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爆发性增长,目前,园区市场主体超过3.7万家、各类中小型科技企业2.7万家,近三年保持40%以上爆发式增长。

推动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

围绕“合创汇”品牌建设,2019年合肥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助力合肥市获批AI、IC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国字号品牌;发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N政策体系,持续推动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计划,并组建合肥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特别是,合肥高新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

11月15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单位(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在上海签署《关于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通用通兑合作框架协议》。

四地以“创新创业、资源互补、服务共享、互利共赢”为目标,共同开展双创券通用通兑先行先试,探索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

根据合作协议,四方围绕“政策统一、内容统一、机构互认、平台统一、券面统一、额度统一、比例统一、资金通兑”八项内容开展双创券通用通兑工作,并委托市场化机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进行运营管理。首批互认服务机构,将由四地按统一标准推荐,从中遴选出100家优质服务机构,提供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科技金融、人才培训、创新创业等服务,以服务合同、收款凭证、服务成果作为兑付依据。

此次双创券合作协议的签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四地搭建了更深层次的创新发展合作平台。四地表示,将从双创券制度创新、资源共享、供需对接等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定期遴选服务机构参与双创券合作,加强对接交流,提供高质量服务;二是持续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双创券合作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四地科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三是以此为契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双创规划重磅发布

创新指数精彩解读

作为“2019年创响中国合肥高新区站暨合创汇年度盛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上发布的《合肥高新区双创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指出:未来三年,合肥高新区将通过孵化载体提升计划、市场主体跨越计划、技术转移加速计划、双创服务协同计划等四大计划,实现合肥高新区空间载体、双创模式、双创服务、国际化水平的全面升级。到2022年,合肥高新区双创载体数量将突破100家,面积将达到600万平方米,园区市场主体将突破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依托合创券吸引优质科技服务机构超过400家,离岸双创基地达到10个,国际化人才达到3000人。其中,在培育优质创新创业主体方面,着力打造“科大系、中科系、电科系”三大“科技仪仗队”; 在双创载体方面,着力打造中安创谷科技园、大数据产业园、集成电路总部基地、集成电路标准化厂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总部基地、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孵化基地等多个硬科技园区,未来将极大地提升合肥高新区双创主体的承重能力。

《2019年合肥高新区量子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合肥高新区各项创新发展指标持续攀升,47个监测指标中,35个持续增长,10个波动上升,标志着园区全面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创新要素看,合肥高新区科技投入和企业研发投入均保持30%以上增长,研发平台和引进中高端人才数稳居全国高新区前列。从产业培育看,园区“基础支撑、重点发展、未来布局”的三级产业结构清晰,以量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在园区营业总收入占比已达18%,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显著。从产城融合看,园区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走出“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的发展之路,区域人口和从业人员增长超20%,居民和企业员工满意度持续提升。从开放融通看,园区深度利用中科大、中科院物质院等平台加速国际化人才引进,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标准规范国际化工作,并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综合来看,合肥高新区内生发展动力强劲、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成为全国高新区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

“未来,合肥高新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的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不断升级,加快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双创平台建设,加强全球化要素资源链接,培育更多优质高成长企业和颠覆性未来产业,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作出新的更多贡献。”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在合创汇年度盛典上表示。

1575277539366720.jp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