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00家,2019年安徽省科技厅目标任务发布!

2019年安徽省科技厅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现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的攻坚之年。为做好2019年科技创新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年度工作部署,特制定2019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全面提升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为总抓手,以加强“一室一中心”建设为先锋,围绕打通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通道,统筹加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创新型省份,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新动能。


二、主要目标

力争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增长13%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00家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原始创新,打造原创科技成果策源地。

1.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积极跟踪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批复工作,支持合肥市高标准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等优势研究力量,加强量子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以及重大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争取国家支持启动实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2. 加强“一室一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一室一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一室一中心”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出台《安徽省实验室管理办法》、《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加强首批“一室一中心”运行指导支持。聚焦国家和我省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在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口与健康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新的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

3. 推进创新基地优化布局。跟踪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进展,加强省重点实验室认定建设和运行评估验收,探索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开展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和认定备案工作,推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化重组。组织申报建设第二批省临床医学中心,试点建设中医类临床医学中心。面向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新兴交叉前沿领域,培育支持我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基地。

4. 加大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力度。启动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区域创新联合基金,聚焦量子科学、材料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生命科学、空间信息网络等基础前沿领域,支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完善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引导作用,探索与有关高校院所设立联合基金,扩大基金资助规模,支持省属本科高校安排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我省高校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5.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技术需求,在脑科学与疾病、靶向药物、纳米材料、新能源等方面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支持我省单位积极参与实施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组织实施500项左右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新型显示、专用集成电路、量子及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生物种业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探索运用定向委托、招标揭榜等方式,择优选择优势研发团队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完善多元化项目资助方式。组织开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预测,建立动态清单,及时调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

6. 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部署开展生物育种、农产品加工、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研发攻关,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和新品种选育。培育建设国家农业高新区“预备队”,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增效。加强综合实验站和推广示范基地和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提升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质量。

7. 加强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围绕支持绿色发展、健康安徽、平安安徽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和应用力度。组织开展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防治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认真履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包保督查责任。组织开展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推进免疫治疗、细胞治疗、智慧医疗等技术和服务创新及应用,支持亳州市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科技强警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示范,支持开展质量基础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加强产业创新,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8.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加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设,支持建设省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组织承办安徽创新馆开馆暨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会(安徽省第二届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推进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汇聚1000项以上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全生命周期创新链建设,实施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专业孵化器建设全覆盖行动,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以上、众创空间30家以上,支持开展科技成果前期孵化。推动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营,通过公开征集等方式,设立1-3支子基金,支持先进科技成果在皖转化。鼓励支持高校院所和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人寻找捕捉科技成果在皖转化,力争支持100项以上重点领域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皖转化。

9. 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双千”行动,遴选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00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简化优化流程,组织开展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主业。支持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引导合作银行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登陆科创板挂牌上市。出台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实施意见,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推动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落实。

10. 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合肥市高标准建设滨湖科学城,开工建设超级计算中心。抓好与大院大所合作政策落实,支持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与我省共建研发机构、实验室等。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和绩效评价工作,支持打造创新创业资源汇聚、高端人才团队集聚、产业先进技术集成、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平台。争取安庆、滁州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高新区,推进阜阳界首、宣城、池州等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修订省级高新区管理办法,支持高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小镇。


(四)加强区域创新,构建高效协同区域创新体系。

11. 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实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集成电路、机器人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新园区,芜湖、蚌埠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推动争创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力争全年示范区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0%以上,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0亿元、300亿元以上。

12. 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联合沪苏浙科技部门共同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承担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联动整合长三角技术市场。在脑科学、核聚变堆、天地一体化、先进光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组织举办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打造创新活动品牌。推动G60科创走廊宣芜合段建设,完善G60科创走廊规划3.0升级版,打造实体化科创合作示范平台。

13. 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支持合肥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之都,推进芜湖、马鞍山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指导蚌埠、铜陵、滁州、淮南市完善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市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推动县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战略合作,支持引导县域在大中城市设立异地孵化器等创新中心,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申报创建国家创新型乡镇。

14. 加快提升区域创新发展短板。开展新一轮部省会商,争取国家对我省科技创新更多支持。抓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实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厅市会商联动机制,加大对皖北地区创新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聚焦贫困地区发展需求,落实科技扶贫政策举措,组织实施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和贫困县科技扶贫专项,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全省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和科技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埇桥区工作和九里、湖町村“双包”工作,做好对口帮扶涡阳县赵屯民族村工作。


(五)加强人才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发展支撑力。

15.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汇聚更多创新人才。加强高端人才团队引进,扶持5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组织实施第七批省“外专百人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智行动计划。加强科技人员出国(境)培训,组织开展外国专家江淮行、安徽省海外名师大讲堂等活动,推动国内外专家交流合作。发挥平台聚才作用,支持建设院士工作站、海外人才工作站、海外引智工作站等引才引智平台。

16. 优化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开展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试点,指导试点高校完善科研人员股权激励等政策操作细则。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文件贯彻落实,指导督促科研单位制定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强化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决策、项目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兼职兼薪等方面自主权。抓好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奖励政策落实。实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推动解决表格多、报销繁、帽子多、牌子乱、检查多、信息孤岛等问题。做好引才引智服务保障,实行外国人才签证全流程在线办理,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新闻后缀图片.jp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