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产业计划

智能制造规划简析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2020年的具体目标: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

发展基础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

image.png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1、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1)离散型智能制造。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2)流程型智能制造。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提升。

(3)网络协同制造。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不断优化,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

(4)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

(5)远程运维服务。通过智能装备、产品开放的数据接口,利用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能够对装备/产品上传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向用户提供日常运行维护、在线检测、预测性维护、故障预警、诊断与修复、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2、新技术创新应用要素条件

包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技术方案和应用模式等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中华企业资源网.jp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