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推动量子科技落地应用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量子科技与产业领域,要坚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让量子科技加速落地应用。”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量子科技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科研机构在量子科技发展战略中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也是战略支撑。”周雷表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科研机构聚焦量子力学底层原理及技术,是后续产业发展、产品革新的源头动力。同时,科研机构能够牵引“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生态。比如“墨子号”作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成功后,参与相关地面站建设的团队,后续对其进行小型化,推出了全球首款可移动小型化量子卫星地面站,并服务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为星地量子通信网络的商用化奠定了基础。

当前,量子科技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我国整体处于量子科技发展的第一梯队,其中量子通信技术及产业处于领跑地位。

在周雷看来,安徽是国内最早系统性布局量子产业的地区之一,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建设、人才资源等方面都有一定先发优势。已经初步形成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产业链,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100家。他说:“安徽要积极发挥顶层设计的牵引作用,加快推动量子科技的落地应用,还要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尖科研力量,敢于‘先行先试’,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大胆创新。”

“按照‘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引,量子科技产业发展路径愈加清晰。并且随着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国家队’入场,量子产业正在加速‘从1到10’。”周雷表示,接下来,要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领跑实力。就量子通信领域而言,需要通过规模化建设“天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牵引量子通信关键器件芯片化、设备小型化,从而深化量子技术和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合,服务政务、金融、能源等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及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周雷表示,要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把实验室中成熟的技术转化为工程化产品,进一步推动核心元器件、仪器设备等国产化,完善整机产业链,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同时,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助力量子产业“从10到100”跨越式发展。

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3177131.html

0928d9b417961e24dbfc888958480457_720.png

a94b391bde6bd338c32ce85816fd799e.gif

c5b8932ad85d58ac9880ce26822d1386.jp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