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版】全链布局赋能规模化液氢制取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富海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双压循环氢气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在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大规模高效液氢工厂的自主研发能力。

“设备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中科富海工程师袁陈辉说,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被视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效制备、运输和加注氢气成为关键难题。

“氢能分为气体和液体,氢气分子小、易泄漏,对容器和管道要求极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中科富海生产负责人练光说,氢气液化后,其体积、能量密度大幅提升,能有效克服气体氢在长距离运输中的缺陷,被视为解决氢能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氢气变成液氢却是个巨大的挑战——液氢制备需将氢气冷却至-253℃的超低温状态,对设备工艺要求极为严苛。“此前,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成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练光告诉记者。

经过四年攻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突破了大规模高效氢气液化工艺流程优化、正仲氢转化与换热一体化、重载氢气透平膨胀机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并在阜阳落地。

据介绍,这套系统的核心设备在额定工况实现液化能力5.27吨/天,生产的液氢纯度达99.99996%,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液氢生产领域的空白,代表我国在氢能产业自主化、规模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为氢能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扫清了核心技术障碍。

“数据显示,生产每千克液氢能耗仅11.8千瓦时,优于计划目标,后续我们将研发10吨/天至30吨/天的生产装备。”练光说,此次突破,将为我国首条“液氢制取—储运—加注”产业链示范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氢燃料商用车、绿色能源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

液氢制取技术为何在阜阳率先取得突破?这得益于阜阳深厚的产业根基与前瞻的全链布局。

近年来,阜阳不断加大颍东化工园区投资建设力度,通过汇聚创新资源、完善化工产业链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现已拥有昊源化工、晋煤中能等龙头企业,其中昊源化工煤化工副产氢产能潜力达12万吨/年、精细化工副产氢6000吨/年,晋煤中能副产氢潜力亦达12万吨/年,为液氢生产提供了稳定、低成本的氢源。

在布局氢能全产业链上,阜阳集聚中科富海、中科昊海、攀业氢能等行业领先企业,逐步构建起“上游制氢(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中游储运(氢气液化+液氢储运型加氢站)—下游应用(氢燃料电池堆+商用车)”的氢能全产业链。

阜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推进现有项目达产,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着力破解产业规模较小、集聚效应不足等问题,优化提纯技术,拓展氢能与传统能源融合应用新场景,全力培育以“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发电”为核心的未来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安耀武 李鹏)

    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3176881.html

    0928d9b417961e24dbfc888958480457_720.png

    a94b391bde6bd338c32ce85816fd799e.gif

    c5b8932ad85d58ac9880ce26822d1386.jp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