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安徽发布“十四五”科创成绩单
10月29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通报称,“十四五”时期,安徽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格局实现重大转变,原始创新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十四五”时期,安徽三大科创高地世界领跑,“制高点”上涌现更多安徽原创成果。在量子信息领域,推动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天元”量子模拟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进展,“祖冲之三号”“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世界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在聚变能源领域,“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全国首创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聚变能商业化进程走在国际前列。在深空探测领域,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自研“天都”试验星实现我国首次绕月编队飞行,“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实现“用月球的土,烧月球的砖,建月球的家”,向人类在月球上“就地造房”的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研发投入方面,安徽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从2020年的88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96.2亿元,由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增速达到12.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R&D经费投入强度从2.28%提高到2.76%,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2个百分点,提高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07个百分点,由全国第10位上升到第7位。
聚焦产业“最紧急、最紧迫”需求,安徽统筹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布局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语种智能语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进工艺动态存储芯片、高温合金叶片等一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外垄断,OLED显示玻璃等世界领先,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了产业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5.7%提高到5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6.6%。
“十四五”以来,安徽科技型企业成倍增长,“主力军”队伍持续壮大。安徽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方阵,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3万家,是2020年的2.7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5万家,是2020年的4.9倍。首次出现估值超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独角兽企业。
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安徽在106家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医疗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模式,累计赋权职务科技成果1857项,成果估值约8.12亿元,成立或入股企业126家;启动建设顶尖孵化器,带动全省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242家,国家级67家、位居全国第8位。
此外,安徽不断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获批建设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着力优化科技贷款,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和“贷投批量联动”模式,科技型企业贷款接连跨越7个千亿元台阶,2025年上半年达到8754亿元。
安徽省委科技办主任、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表示,下一步,安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高标准谋划“十五五”规划蓝图,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目标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力量。
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3165871.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6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