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三大科创高地世界领跑
记者从10月29日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坚持科技打头阵,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三大科创高地世界领跑,全社会研发投入争先进位,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果累累。
省委科技办主任、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在科创“制高点”上涌现更多安徽原创成果。
在量子信息领域,推动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天元”量子模拟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进展,“祖冲之三号”“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世界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
在聚变能源领域,“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全国首创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聚变能商业化进程走在国际前列。
在深空探测领域,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自研“天都”试验星实现我国首次绕月编队飞行,“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实现“用月球的土,烧月球的砖,建月球的家”,向人类在月球上“就地造房”的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
吴劲松介绍,“十四五”期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4.95%增长到5.9%,有力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的贡献率超80%。
“十四五”期间,我省聚焦产业“最紧急、最紧迫”需求,统筹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布局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吴劲松介绍,我省语种智能语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进工艺动态存储芯片、高温合金叶片、九韶内核软件、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等一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外垄断,OLED显示玻璃等世界领先,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了产业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5.7%提高到5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6.6%。
我省聚力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落地。
聚焦“不敢转”难题,在106家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医疗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模式,全省累计赋权职务科技成果1857项,成果估值约8.12亿元,成立或入股企业126家。
聚焦“不能转”难题,启动建设顶尖孵化器,带动全省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242家,国家级67家、位居全国第8位。
聚焦“不便转”难题,举办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累计签约金额2296.8亿元。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4年跨越4个千亿台阶,2024年达4312.5亿元。
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3164881.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6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