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与建议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弥补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培养人才、融资、市场竞争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


在政策落地方面,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关键在服务,核心在培育。


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则需要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能动性,坚持走精耕细作之路,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概念最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对于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助于弥补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


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相关扶持政策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明确将“专精特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基础。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旨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中小企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认定、评价、宣传、培训、对接、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规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税收减免、加计扣除等方面的优惠。科技部、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规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科技项目申报、资金拨付、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


专精特新的培养目标是《“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百十万千”,即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优质中小企业是指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组成。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培育目标提前实现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5万多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已提前实现2025年为止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4月17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从之前各批次的认定数量来看,第一批复核通过155家、第二批认定通过1584家、第三批认定通过2930家、第四批认定通过4328家,第五批认定通过3671家。


(二)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区分布受产业基础等因素影响,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等产业基础好的地区。截至2023年7月,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31个省份,且有20个省份拥有100家以上的“小巨人”企业。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的“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全国,拥有千家以上“小巨人”企业。(如表1所示)



就城市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我国300座城市,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全国。“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4个直辖市、3个省会城市、3个经济发达地区的计划单列城市。(如表2所示)



从以上地域分布的特点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布与我国制造业的区域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产业越发达、产业集群越丰富、越有竞争力的地方,“小巨人”企业就会更多。


(三)行业集中度较高


据中关村人才协会发布的《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2024)》统计数据, 截至2023年,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前5个行业占比超过80%,分别为传统制造5143家(占比39.88%)、电子信息2123家(占比16.46%)、化工行业1211家(占比9.39%)、先进制造1093家(占比8.48%)、医疗健康752家(占比5.83%)。


而汽车交通(729家)、能源矿业(464家)、综合(342家)、建筑建材(243家)、通信(229家)及其他(566家)行业占比总计不到20%。


以上数据说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制造相关行业占比高,反映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重要指标高于平均水平


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标准相比较,出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研发投入、专利拥有量、营收利润和税收贡献等方面都高于平均水平的情况。


另外,从各省优质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看,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质量和效益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遴选和扶持标准引导和激励了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企业在各项重要指标上,均高于中小企业平均水平。


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问题和挑战


(一)引进培养人才问题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在人才报酬和升迁等待遇上,存在一定短板,从而存在人才招聘困难、人才流失率较高等问题。此外,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较为特殊,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偏门专业等,而这类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导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人才匹配难度提高。


总之,在人才问题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存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流失较大、人才效益不高等现象。如果没有较高的企业福利支撑,人才没有得到理想的报酬,或者不是人才感兴趣的行业,制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缺乏问题就始终存在。


招到人才是第一步,是否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则是另一个问题。与同行业大中型企业相比,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更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对口专业人才的入职率较低。如果不能做好人才的培训、培养,就很难让人才尽快适应工作、发挥出最大潜能。


(二)融资难问题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研发投入占比大,而研发资金的回收周期又很长,再加上生产、营销等方面需要,经常发生急需融资的情况。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样会面临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


首先,在银行贷款渠道方面,商业银行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又普遍缺少抵押物。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与中小企业经营特点错位,使得商业银行对高风险、低利润的中小企业贷款更加谨慎,从而导致信贷审批手续繁杂、审批周期长。尤其是续贷时,商业银行一般只会在偿还旧贷后,才会发放新贷,致使银行出现“惜贷”现象。


其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了扩大销售发生赊销,产生一定量的应收账款,导致资金紧张。因此,加强对内部闲置资金的管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此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做到科学、准确地预测当前的资金需要量,也很难精确地计算不同融资方式可能发生的融资成本及资金成本,从而未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将导致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金融和投资机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持慎重态度,造成其资金来源有时依赖自筹或借款。利用商业信用这种以流动负债形式为主的融资方式,需建立在长期良好的信用合作关系基础上。如果经常产生挂账,会影响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陷入纠纷继而影响后续业务开展。


(三)市场竞争及变化带来的挑战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本身其市场容量就有一定局限,如果再有较多的竞争对手,包括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其他同业企业等,会导致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如果由于国内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市场或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还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波动,贸易规则、行业标准、监管措施等不确定性,都会带来挑战。国际贸易摩擦,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在提供市场机会和空间的同时,也会带来市场风险。需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自给自足的步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会带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更多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拓展市场领域和渠道,帮助其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因为市场竞争对手同样也会受益于新技术应用后的各种好处,获得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四)所属地域差异带来的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因区域优势和先发政策优势等原因,发展相比于中西部地区要快一些;而且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吸引人才和资金聚集,不断扩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优势。近十年来,南北经济发展也有明显的区域差距,南方整体发展速度超过了北方。而在同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得益于国家或省级的发展战略,对周边地区又有绝对的优势。这种发展态势叠加各地资源禀赋、人文历史遗留的问题等因素一起作用,使得各地的制度环境、政策导向、激励方式和扶持力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从前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域分布特点能够得出,未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布还是会以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和粤港澳为主,因为它们的产业链基础好。而像西安、武汉、合肥等地的技术条件并不差,但在应用端,机会相比长三角和粤港澳较少。产业集聚度、资金和人才的相对劣势地位,以及营商环境的不同,使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非中心城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技术水平、经营管理、科技创新、人才结构等方面面临很大挑战。


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在政策落地方面,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关键在服务,核心在培育。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还将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发挥集群在资源对接、要素整合、协同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则需要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能动性,坚持走精耕细作之路,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6415f341c2688f44076bebfaf5a7add.png

6c69e5570bcca119a2f484a6d4c7e22.png

配图.png

微信图片_20220622095039.gif

微信图片_20220622095032.jp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