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消费分析!!!!!

本月11日,华盛顿邮报报道,2018年中国的零售额预计会和美国持平,甚至可能首次超过美国。近年,中国人的购买力一直受到世界瞩目,除了总是和“爆买”联系到一起的海外中国游客,国内电商飞速崛起、海淘热等现象也显示了国人“买买买”的热情与底气。表面上中国消费者总给人有钱任性的印象,那么国人的真实购买力与消费层次是怎样的呢?

2018国人“买买买”实力有望追平美国 达37万亿

华盛顿邮报援引日本瑞穗银行经济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零售额预计将达37.3万亿人民币,与美国不相上下,而十年前,这一数字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可见中国零售业近几年确实经历飞速发展。搜狐号数字之道查阅了相关数据,发现近年中国商品零售额增速惊人。

可以看出2010年至今中国商品零售额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虽增速有所放缓始终保持在10%以上。邮报报道中提到中国零售额屡创新高与国内逐渐盛行的消费主义密不可分。这点从中国电商的崛起可见一斑,据国家统计局的《网购用户调查》显示,2014年城乡居民的网购替代率已分别达到78.2%和76%,国内电商的火爆程度也可折射出国人的消费热情。

美国双节销售额也赶不上中国“双11”的零头

电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双十一光棍节,原本单身者自娱自乐的节日在商家包装下已成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促销日。我们查阅了中美两国促销日相关的零售数据:

发现美国黑五和感恩节加在一起的销售额还不到双十一的零头。

虽然每年双十一都有不少人想说服自己不再“剁手”,但光棍节的数据告诉我们这天依然是全民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在每年创下销售新纪录的同时,也把美国促销界的鼻祖——黑五和感恩节,远远甩在了身后。此外搜索“黑五”时跳出来那满满当当的海淘、代购攻略表明,黑五的销售额里也少不了国人的贡献。

一年又一年刷新的销售数字,让外国人都感慨中国人太能买了。这种盛况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商家的目光,各类金融机构也看好中国消费者的潜力。

中国人购买力真的提高了?

国人人均消费水平低 半数消费为温饱

消费总量屡创新高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中国有近14亿人口,平均到每个人的数字可能就没那么壮观了。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人均消费17110.7元,而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报告同期美国除去缴税人均消费是57311美元,也就是约367077元人民币。这其中固然有收入、物价的影响,但整体看即使中国商品零售额成为世界第一,实际中国的个人消费市场依然与美国有一定差距。

此外,《经济学人》曾针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人虽然收入在增多、消费热情不断高涨,但中国的消费结构阻碍了消费者的脚步。为何会这么说?经济学人智库建议:与经济增长已过渡到依靠消费拉动的富裕国家进行对比会较有启发价值。这里我们选取日本与韩国作为例子进行比较:

虽然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从居民消费结构可看出,国人消费重点依然停留在解决温饱,食品与住房占到个人全年消费的50%以上,而在日本和韩国这两项仅占到39.2%和25.8%。

《经济学人》认为随着未来中国人的食品支出不断降低,最有可能出现增长的项目包括交通、通信、休闲和教育等,但是住房类支出过多是实现这一过度的拦路虎。从数据看,中国居民的住房类支出达到21.9%,日本、韩国则为13.4%和10.7%。中国在人均收入远低于韩国和日本的状况下,住房支出占比却要比这两个国家高出很多,智库分析“这表明膨胀的房地产市场在阻碍中国的消费结构调整”。

虽然目前中国的主力消费人群很可能因为一套房就“返贫”,各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看好未来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潜力,毕竟除了买房,你还要买车、买包、买电子产品、在促销季剁手、在节假日出游……不说了小编接着搬砖去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