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建议支持合芜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创新

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来,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创新发展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是合芜蚌地区。业界评价说,北京有个中关村,安徽有个“合芜蚌”。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合肥市市长凌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芜蚌地区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改革创新环境优越,拥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国家创新平台,具有申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条件。为此,凌云代表建议,科技部等有关部委支持合芜蚌申报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合芜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创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2016年以来,科技部已批复建设上海闵行、江苏苏南、浙江等9家示范区,2020年6月,科技部《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通知》明确将再布局建设一批示范区。

  凌云代表表示,合芜蚌地区具备申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有良好条件。

  一是基础科研实力强。合芜蚌地区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119所高等院校,在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优势突出。合肥是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获批首个国家实验室,在量子、磁约束核聚变等诸多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二是区域科创环境优。合芜蚌地区深入协同推进高校院所、人才管理、企业创新、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等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复制。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形成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联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格局,成为国内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三是政策保障力度大。安徽省出台支持科技创新、“三重一创”、制造强省、技工大省建设等系列“十条”政策,每年安排100余亿元,支持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了研发、转化、产业化各个环节政策全覆盖;出台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科学中心人才10条”等人才政策,集聚和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四是科技创新成效好。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建立2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37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51个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7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合肥长鑫12英寸DRAM生产线投产,陶铝新材料在大国重器上广泛应用。

  凌云代表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将重点在创造科技策源新供给、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构筑投资贸易新动能、拓展区域发展新格局、提升营商环境新品质五个方面发力,服务国家战略,打造示范标杆。”


来源:中国经济网

配图.pn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qyzyw.com/article/1959